#臺灣社交距離APP 作用原理說明
#全民防疫動起來
此款神奇的「防疫神器」會主動靠訊號強弱遠近,判斷是否曾經跟確診者接觸過。
在網路上被傳說是政府在收集民眾的個資,說是侵犯個人隱私權。
在個人隱私權的部分,因爲過往做過很多客戶 APP 行銷企劃與專案執行,因此對APP 的資料傳遞方式有ㄧ定程度的了解。
/
▇ 讓我用使用情境來說明
當你下載「臺灣社交距離」APP 後,先打開你的藍芽系統, APP 隨即產生ㄧ組你的「識別碼,」當你外出走在路上時,將會不斷地跟路上也有下載此款「臺灣社交距離」 APP 的路人透過識別碼「互相交流記錄」,表示已接觸過。
接下來這個記錄將會保留 14 天
當某位確診者通報並記錄在此 APP 時,APP 將開啟通知提醒,並發佈警告給 14 天內曾經有跟他接觸或插肩而過的你。
(在一定的 2 公尺、接觸 2 分鐘距離內)
所以,「臺灣社交距離」APP 在整個作用的過程中,並沒有產生任何的個人隱私訊息,全部都透過識別碼(亂碼)傳遞資料。
/
即使當曾經接觸過的人確診,系統在你的「臺灣社交距離」APP發出警告時,你也只是收到一個通知而已,通知你曾經接觸過確診者而不自知,讓你可以主動採取自主管理。
所以,不會有隱私權問題,請放心下載吧